重走长征路 最美茶乡行,那片地、那些人、那两家茶厂
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重走长征路 最美茶乡行,那片地、那些人、那两家茶厂

“老张,今天又整2000多票子在包包头了哈?”

“哪里,不开采工的工钱还差不多,但1000多还是有的。”

在湄潭县新南镇凉井村街上,记者不时听见类似的对话。叫老张的人,名叫张永横,刚刚卖了100多斤茶青给天琦茶叶加工厂,每斤28元。按他的话说,现在走路腰板都挺得直了。
张永横以前居住在凉井村木根坡组,属于采矿塌陷区域。2010年,木根坡组60多户村民整体搬迁到凉井村街上。在镇村的引导下,几乎家家户户把原来种玉米、辣椒的土地上栽上了茶叶,张永横就栽了10多亩。

张永横说,在木根坡的时候每年年底一盘算,能够刨得平就算不错了。现在种茶的人家加上其他收入每年至少有2万元的存款,茶叶真的是一片神奇的树叶。“以前种的时候还有点担心,怕卖不出去,现在才发现担心是多余的。” 张永横说起当时的心态忍不住笑了起来。

确实如此,三年后茶青可以采摘了,凉井村第一家茶叶加工厂——天琦茶叶加工厂也应运而生。

说起办厂的初衷,天琦茶业公司的负责人石孝华说,这种想法其实很早就有的,只是苦于时机不成熟。

凉井村土生土长的石孝华,家属是湄潭典型的茶区湄江街道东南居人,石孝华对那里的群众因茶致富羡慕不已。1996年他们结婚后,他和妻子在自家的土地上栽了2.3亩茶叶,后来迫于生计出去打工,有点本钱后又回家流转了几十亩土地种茶。

茶叶虽然种出来了,但到了卖茶青的时候石孝华却发愁了,由于不成规模,没有茶商来这里收茶,要拉到几十里外的金花村茶青交易市场去卖。按他的话说,“豆腐都盘成了肉价”。无奈,夫妻俩只好一边搞运输一边管理茶园。
时代的发展往往让人难以预料,石孝华担心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不是问题了。2012年底,凉井村的茶园规模已经达到2000多亩,一到采茶季,前来收茶青的客商络绎不绝,只是出的价钱没有山外的高。
石孝华所说的时机来了,2013年,他和妻子商量后放弃了运输行业,当地政府得知他的想法后,极力支持,帮助选址、流转土地等,石孝华夫妻用所有积蓄办起了凉井村的第一家制茶厂。
有了这家茶厂后,茶农们再也不担心茶青价格吃亏的事,曾经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也放心种茶。到目前为止,凉井村已发展茶园6000多亩,成林茶3000多亩。现任该村村委会主任的杜乾维,也在2015年成立了贵州容山茶业有限公司。
同样是木根坡搬迁村民的王忠盛,现在就在容山茶业公司上班。他告诉记者,一年在公司可以干7个月左右,公司包吃,每月工资4000多元,加上3亩的茶园收入,仅这两项就可以达4万,其余时间他就赶溜溜场,收入在农村还算过得去。

来源:微美湄潭


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